近幾年,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拉動下,中國的各種能源需求都出現了超高速增長,能源緊張成為焦點問題,資料顯示,目前我國綜合能源利用效率約為33%,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;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,電力、鋼鐵、有色、石化、建材、化工、輕工、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,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40%;機動車油耗水平比歐洲高25%,比日本高20%。
以鋼鐵行業為例,2007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產鋼36273萬噸,比上年同期增加5429萬噸,增長17.6%;產生鐵34638萬噸,增長15.7%;產鋼材41754萬噸,增長24%。在這些產能中,目前落后的產能就占到全行業總產能的20%,而且,這里還不包括那些規模小、工藝水平落后的黑色冶煉及中小加工企業。
而在汽車領域,從1990年-2007年的17年里,中國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2%。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,我國道路上行駛的汽車數量將突破1.5億輛大關。以一輛汽車的年均耗油是2.1噸計算,目前汽車每年就要消耗掉國產85%左右的汽油和23%左右的柴油。
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,汽車增長帶來的能源和環保問題日益突出。以我國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大城市為例,目前有80%以上的一氧化碳和40%以上的氮氧化物的污染以及20%-30%的城市顆粒污染物,均來自于機動車尾氣的排放。
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7年“全國節能減排電視電話會議”上,用“相當嚴峻”來形容當前節能減排工作所面臨的形勢。國際能源機構也稱,中國有可能于200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。由此,“節能減排”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被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,其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要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行業的過快增長。
對此,我國的“十一五”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: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,要堅持以人為本,轉變發展觀念,創新發展模式,提高發展質量。2007年5月,在國務院發布的《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》中也明確指出,中國正在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步伐,加大淘汰電力、鋼鐵、建材、電解鋁、鐵合金、電石、焦炭、煤炭、平板玻璃等行業落后產能的力度。2007年6月公布的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》中,國家也明確表示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、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和消費。方案指出,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,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需求十分強烈,希望加強燃氣汽車、混合動力汽車、燃料電池技術和氫能技術、減少溫室氣體的國際技術轉讓與合作。為了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產業,新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也于2007年10月28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,將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。
也就是說,在政策的驅動下,一批節能環保的新能源產業將迎來黃金時代.